- 李孟强;
通过对广州某花岗岩地区的旋挖成孔灌注桩进行综合试桩,采用静载试验、桩身内力测试、高应变法、低应变法等多种检测手段获得更多的桩-土参数,对强风化花岗岩的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为设计提供依据并获得了既经济又可靠的设计施工参数。研究表明,试验所在广州地区花岗岩桩侧摩阻力与规范建议值较为接近,但桩端摩阻力差异较大(约为规范建议值的0.3~0.5倍)。鉴于花岗岩土层的土阻力特性,建议在进行花岗岩地区基桩设计前,进行综合试桩,确定所在场地花岗岩土层的各项参数,以确保工程桩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规避相应风险。
2019年04期 v.26;No.31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林华国;魏国灵;
结合典型工程实例,介绍了广州市老城区某基坑的设计与施工。该基坑紧邻周边建筑物,施工作业空间非常狭窄。场地地质条件复杂。根据周边环境条件,设计采用了"咬合桩+内支撑"的支护方式。咬合桩有效减小施工空间,且能保证基坑的止水效果,内支撑确保基坑变形满足要求。支护结构与地下室侧壁仅留300 mm的空间,采用砖胎膜内防水,解决了现场作业面狭窄的问题。采用该方案既节省施工空间又保证了基坑安全,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2019年04期 v.26;No.314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3K]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谈炎培;石文;
基坑降水施工时,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层固结压缩,产生地表沉降,造成周边建构筑物倾斜或开裂,并影响使用安全。计算和预测地下水位、地表沉降的关键是所采用的降水沉降分析理论。基于Biot理论,通过考虑孔隙水压缩性,利用降水边界条件,推导得到了基于水土耦合的降水沉降分析理论,并验证了其正确性。利用该理论对某工程抽水试验进行计算分析,通过水位、沉降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来评价理论的适用性和合理性。结果表明:计算与实测水位较为吻合,水位恢复速率比水位下降速率要小。计算与实测地表沉降的趋势一致,虽略有差异但差值不大,地表沉降滞后于水位下降。所提出的理论适用于实际降水施工计算或预测。
2019年04期 v.26;No.314 10-1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富新;郭宝园;
桩基础检测相关规范均要求,各类别岩土中桩基承载力检测的间歇时间为7~25 d。工程实践中,迫于工期要求,往往不满足间歇时间要求进行检测,对异常情况的处理争议较大。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试验数据,采用不同的拟合法对比分析,得出承载性状随间歇时间延长的变化规律和修正函数。
2019年04期 v.26;No.314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7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童明;
通过有限元方法,计算分析轻质填料在路堤加宽工程中的地基变形特性。结果表明:轻质填料直立式填筑与斜坡式填筑效果接近;随填土高度增加,地表沉降增速放缓;地表沉降主要来自于浅层软弱土体的固结沉降;深部下卧层土体特性对地表沉降影响较小。
2019年04期 v.26;No.314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杨;令狐延;陈凯;
当前有关土体卸载应力释放对周边建(构)筑物影响的研究较多,但大多都未考虑地下水和土体的流固耦合相互作用关系。依托深圳市某实际工程项目为背景,采用大型有限元仿真模拟手段,重点对比分析周边既有建(构)筑物在考虑应力场、渗流场耦合作用和不考虑二者固流耦合作用两种情况下的应变大小,并与实际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得出一些重要结论,旨为后续其他类似项目提供设计依据和施工处理措施,以确保基坑的顺利开挖和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使用。
2019年04期 v.26;No.314 21-2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会荣;
在分析珠江口伶仃洋海域附近水域滩槽演变及泥沙特性的基础上,对项目所在区域的岩土地层及其特点进行了总结分析,主要的软土层为浅部淤泥、淤泥质土夹粉砂层和深部淤泥质土层,沿层理面夹有薄层粉细砂或中粗砂,垂直向上厚度变化极不均匀。并对这三类软土的物理力学特征指标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工程特性,为项目后续软基处理提供基础资料。
2019年04期 v.26;No.314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灿国;蔡凤维;
通过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设计剪重比和计算剪重比的深度分析,了解设计剪重比和计算剪重比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哪些情况下计算剪重比难于满足规范设计剪重比的要求,为设计人员提供解决思路;针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剪重比限值提出一些建议;随着建筑设计市场日趋成熟,设计出快好省的图纸,成为设计人员追求的目标,通过分析研究,提出剪重比是优化设计中较为核心的参数指标。
2019年04期 v.26;No.314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薛晓娟;
某会展中心屋盖与立面幕墙形成一体,呈单轴对称椭球形,屋顶椭圆中心与底部平面椭圆沿长轴偏置。屋盖跨度约为95 m×70 m,采用设有径向主桁架、内外环桁架以及屋面支撑系统的双层钢网壳结构。幕墙部分采用带平面内支撑的主次梁钢结构。主要介绍了屋盖结构体系的选型与布置、设计依据与荷载选取以及结构分析结果,重点对结构的受力性态、关键构件计算长度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最后采用ABAQUS软件进行了结构整体稳定性分析。
2019年04期 v.26;No.314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4K]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陈剑图;
以一栋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住宅为例,分析不同主体结构预制率对建筑整体装配率的影响,要达到装配率52%的要求,主体结构中除楼板、楼梯、阳台预制之外,梁也需要预制。若要评级,需要在竖向构件预制、干式工法楼面、集成厨房、集成卫生间方面突破。可为同类结构设计做参考。
2019年04期 v.26;No.314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下载次数:277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骆志成;覃浩;
对某超限高层住宅结构在结构体系、基础设计,抗震性能设计等方面进行论述,并进行了弹性与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果显示,各项指标满足规范相关要求,结构安全可行,并提出了若干抗震加强措施。
2019年04期 v.26;No.314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7K]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易祺;肖珍;
国外项目钢结构中的现场连接节点几乎都是采用螺栓连接。但异形截面螺栓连接节点设计中,往往会因截面异形,节点受力异常复杂,无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设计,故采用考虑接触的非线性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对国外某项目中的关键节点进行了受力分析,总结了有限元方法在异形截面螺栓连接节点模拟分析中的一般步骤及方法。
2019年04期 v.26;No.314 4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陈玉锋;
住宅产业化早在日本、欧美等发达国家盛行开来,但在我国尤其广大农村地区得不到推广运用。在新一轮农村如火如荼更新改造建设背景下,推进农村住宅产业化发展成为当务之急的工作。它的基本途径是以模块化方法构建标准化设计,以标准化设计推进工业化建设,以工业化建设促进住宅产业化进程,这是实现住宅产业化推广的有效途径。通过介绍粤西地区典型农村自建房如何转变利用模块化设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快速装配建造的研究设想,为可面向农村住宅产业化应用的箱式住宅技术体系作出有益推广。
2019年04期 v.26;No.314 49-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8K]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朱哲锋;李伟军;李云锋;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不断深入,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在建筑领域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1]。传统的花管注浆是用带孔的钢质花管打入或钻孔插入土中,采用压力连续灌浆入土层,提高地基强度,大量应用于软土地基加固处理中[2]。以广州市某广场项目溶洞注浆填充施工为例,通过BIM技术应用以及改良花管注浆设备,采用环保的施工工艺,实现精细化施工,既满足施工要求,节约成本,又达到了节能减排绿色施工的效果,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2019年04期 v.26;No.314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8K]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英城;岳川;梁景智;
分析了BIM技术在盾构风险管控应用的效果情况。通过BIM技术的使用弥补了传统盾构风险管控在实际使用过程的一些不足。从220kV石井~环西电力隧道工程实际出发,分析了盾构施工的风险源分布情况,并针对电力隧道本身和风险源创建BIM模型,实现了盾构风险源管控可视化。同时盾构监控可视化平台还有监测数据分析功能,帮助施工管理人员和现场施工人员对盾构实时风险有了更为真实深入的了解。盾构风险源的可视化为现场的盾构施工和项目管理人员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并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达到了降低盾构施工发生的概率的目标。
2019年04期 v.26;No.314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2K]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罗永健;黄俊光;
两墙合一连续墙的使用可以节省支护空间,并能扩大地下室使用范围,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中越来越受青睐。兼作永久墙的地下连续墙设计要求高于一般连续墙,通过对具体工程实例的分析,论述了永久连续墙设计要点、缺陷的控制措施及处理方法。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借鉴,并对正确指导现场施工具有一定意义。
2019年04期 v.26;No.314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4K] [下载次数:168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青海;
斜桩与竖直桩相比具有承受较大水平荷载的优良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港口、码头、桥梁等建筑物结构受力存在水平推力的地基基础中。但斜桩施工技术难度较大,无论是在坐标定位放样、钻进施工,还是钢筋笼制作安装、导管安装以及灌注水下混凝土方面均与竖直桩有着较大差异,通过对钢管混凝土斜桩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分析,为此类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2019年04期 v.26;No.314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8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林煊誉;付兵;刘锋;
混凝土保护层剥离破坏是树脂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下简称"复材")受弯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常见破坏模态。它以复材底板端部附近出现弯剪裂缝作为起裂标志,伴随着关键水平裂缝于复材底板端部的受拉纵筋高度的出现和发展,以及由此导致的混凝土保护层剥离。混凝土保护层剥离发生时,复材底板的最大拉应变通常仅为其极限抗拉应变的20%~40%,导致复材的抗拉强度得不到充分利用。为此,各国学者提出了不同形式的锚固措施,如金属锚具、竖向U型箍等,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其中,斜向U形箍施工最为便捷、耐久性能最为优越,具有大力推广应用的潜能。通过一系列试验,证明了斜向复材U型箍能够成功限制混凝土保护层剥离破坏,从而显著提升加固梁的极限承载能力和延性。
2019年04期 v.26;No.314 68-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9K]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魏志强;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越来越多的既有大型商业建筑选择转型改造,以期能更好服务社会。商业建筑改造通常涉及结构主体改造加固,其主体结构改造量以及难度较其他普通建筑改造大。结合某大型商业建筑中庭改造加固案例,对该类建筑的主要结构改造加固设计方法进行了介绍探讨,并从中总结出一些改造加固心得体会以供参考。
2019年04期 v.26;No.314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0K]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易承波;
某建筑的中间楼层剪力墙及柱的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设计新要求,通过分阶段对剪力墙及柱进行混凝土拆除置换,成功解决建筑的中间某楼层混凝土不符合设计要求问题。从顶层拆至该楼层再进行重建的普通施工方法,成本高、工期长,或者,对构件采用包钢板或粘贴碳纤维布的提高强度难以定量和抗震延性不匹配的问题。对比传统的从上往下拆除再重建或者包钢板粘贴碳纤维布的施工方法,突出该技术的创新点,并详细介绍剪力墙分阶段拆除置换的施工工艺和操作要点。该施工技术操作简单方便,节省了成本和工期,对类似的工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2019年04期 v.26;No.314 76-78+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