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功勋;张陆军;潘哲敏;
探讨了规范中关于岩体完整程度划分的规定及当前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理解分歧,分析了这种分歧对围岩分级以至隧道设计的影响。通过实际工程案例,比较了基于不同的理解所计算的岩体完整性系数及其判别结果与表观判别之间的偏差,研究表明:严格依照规范原意,采用与岩体风化程度一致的岩石的弹性纵波波速为基础计算的结果总体偏差较小,但存在高估较差岩体完整性的风险;采用新鲜未风化岩石的弹性纵波波速为基础计算的结果总体偏差较大,对岩体的完整性总体低估大约一级,可造成工程上的浪费;而采用微风化岩石的弹性纵波波速为基础计算的结果介于两者之间,虽仍对岩体的完整性有所低估,但低估得相对较少,且基本没有高估的风险。
2018年10期 v.25;No.308 1-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366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陈荣保;张季超;陈建江;胡巍;熊凯峰;李北海;
研究拟运用高应变测试曲线拟合法提取桩侧阻力、桩端阻力及桩端位移等力学参数,以传递函数法理论为基础,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预应力管桩承载性能进行分析和建立力学模型,编写分析程序,利用高应变测试曲线拟合法提取的力学参数作为分析程序的输入参数,提出一种预应力管桩承载力计算新方法。试验研究成果将为基于原位测试的预应力管桩竖向承载力机理分析奠定基础。
2018年10期 v.25;No.308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婉吟;张伟锋;韦未;刘懿韬;叶华洋;
淤泥的存在往往会构成软弱地基,工程中通常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形成复合地基进行加固,但由于软基情况复杂,有时单纯水泥加固会存在强度过低,难以满足工程需求的情况。对广东某地区的淤泥土进行了固化试验研究,探讨了A、B、C三种固化剂单掺和复掺对淤泥水泥土的改良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淤泥水泥土中掺入早强剂和低掺量的B固化剂提高固化土力学强度的效果最佳,固化剂掺量并非越高越好。
2018年10期 v.25;No.308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304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龚胜;
通过几项深基坑土石方开挖实例,对原始土坡道、栈桥等出土方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阐述经济合理地选择出土方式,将直接关系到整个基坑工程的工期和效益,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2018年10期 v.25;No.308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文英;
堰塞湖及泥石流隐患整治,一直是应急抢险工程中十分紧急且十分重要的任务,故拟通过某山顶堰塞湖及泥石流隐患整治为实例,重点介绍危害分析、隐患整治、施工安全措施、其他应急措施等内容,分享经验以供同行参考学习。
2018年10期 v.25;No.308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动;
以深圳地铁4号线为例,通过理论分析和有限元计算,探讨了地铁高架桥桩基础与深基坑紧邻条件下支护结构与高架桩基础的变形控制指标。数值计算结果对比实际监测值表明,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支护结构和高架桥桩基础的水平位移都逐渐增大,在开挖至基坑底时变形基本上达到最大值,并且计算值与实际监测值变化规律基本一致,数值计算能基本反应出各工况下基坑支护结构和高架桥桩基础的变形趋势。主要监测结果表明,本工程中采用的增大支护桩桩径、适当减小桩间距、增加支护桩嵌固深度以及设置双重止水帷幕等变形控制措施,有效控制了基坑支护结构和高架桥基础的变形,有保证障了地铁的安全运行。
2018年10期 v.25;No.308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4K]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正>为深入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2018年9月21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工程质量安全手册(试行)》。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在工程质量安全手册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细化有关要求,制定简洁明了、要求明确的实施细则。要督促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认真执行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将工程质量安全要求落实到每个项目、每个员工,落实到工程建设全过程。要以执行工程质量安全手册为切入点,开展质量安全"双随机、一公
2018年10期 v.25;No.308 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地传承城市历史文脉,促进绿色发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就进一步做好城市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和更新改造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城市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和更新改造各地要充分认识既有建筑的历史、文化、技术和艺术价值,坚持充分利用、功能更新原则,加强城市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和更新改造,避免片面强调土地开发价值,防止"一拆了之"。二、建立健全城市既有建筑保留利用和更新改造工作机制
2018年10期 v.25;No.308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优化审批服务,提高审批效率,切实减轻企业和个人负担,住建部决定对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实行电子化申报和审批。自2018年10月22日起,一级建造师初始注册、增项注册、重新注册、注销等申请事项通过新版一级建造师注册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新系统)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相关内容如下:一、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认定实行承诺制。二、取得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或取得一级建造师注册证书的人员及其聘用企业在办理注册业务前,须
2018年10期 v.25;No.308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第八届热带、亚热带(夏热冬暖)地区绿色建筑技术国际论坛"将与"第九届两岸四地绿色建筑技术发展论坛"同期于2018年11月16日~18日(周五~周日)在香港科学园举办。相关信息请浏览网站(http://www.cgbchk-star.org/)。本论坛以"绿色建筑与绿色小区作为构建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可持续和韧性人居环境的手段"为主题,旨在搭建国际化的交流平台以深入探讨热带、亚热带(夏热冬暖)气候区下人居环境的相关议题,以及绿色建筑、绿色小区等作为提升城市宜居性的方法在日趋快速且复杂的城市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诚挚期待阁下参与,同时
2018年10期 v.25;No.308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翊;凌育洪;刘伯洋;
结合低层建筑风荷载特性研究现状,采用流体力学软件Fluent14.5,对几何尺寸为24 m×16 m×4 m的低层四坡屋面房屋模型的风压分布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最终选取变化规律与东京工艺大学风洞试验结果较吻合的重整化群k-e湍流模型进行后续研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不同风向角下低层四坡屋面坡角、风向角以及相邻房屋风致干扰对风压分布规律的影响,根据各工况下风压系数的变化,总结各因素影响规律得出:(1)较高的负平均风压系数总是出现在迎风方向的气流分离面附近,在斜风向角下,屋面屋脊局部最大风压达到极值;(2)相邻建筑干扰产生的遮挡效应和狭缝效应会使屋面风压产生复杂变化,设计时应考虑这种影响。
2018年10期 v.25;No.308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1K]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曾志和;丁屹;杨先桥;
百度国际大厦东塔楼由单栋超高层办公楼和附属4层商业裙房组成,设3层地下室。塔楼采用带斜撑框架-核心筒抗侧力结构体系。通过对比研究跨层斜撑对结构刚度的贡献,确定了斜撑框架布置;分析了凹角处楼板应力部分,为设计提供依据;采用精细有限元对跨层平台进行了分析,确保跨层梁安全性;进行了动力弹塑时程性分析,找出结构薄弱部位并提出相应加强措施。
2018年10期 v.25;No.308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8K]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翔;潘乃和;邢栋;陈林;
佛山雄盛王府工程由于建筑功能需要,在结构的2~5层设置钢结构连廊。该结构设计巧妙地在3层位置的柱子顶部采用竖向释放的连接构造,将4层的连廊折分成上下2个2层的连廊,有效地化解了单层支座反力过大的问题。为了减轻两侧塔楼地震作用下的摆动对连廊的不利影响,连廊每层设置了4个摩擦摆支座。摩擦摆支座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力的输入,并具有复位的功能,地震后连廊可无需修复自动归位。
2018年10期 v.25;No.308 38-4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辉;陈义武;汪洋;郭伟;
某双层库钢结构设计方案采用极少见的框架上门式刚架结构体系,阐述了该结构体系底部框架顶部门式刚架的特点和难点,并介绍了主要仓库荷载的取值,采用PKPM结构计算软件进行三维钢结构建模计算分析,同时采用三维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EN进行对比计算分析,检验了该结构体系设计的合理性。
2018年10期 v.25;No.308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娜;靳旭;卢成江;傅学怡;吴国勤;
成都某住宅楼存在较复杂偏心墙变柱的节点,为研究复杂墙柱节点的应力分布及其力学性能,在整体结构中把墙柱节点单独取出来进行有限元应力分析,复核整体分析的计算结果。考虑上部楼层墙体对转换梁的影响,选取转换层上一层墙体、转换梁以及转换层柱子作为分析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受力分析。结果表明,剪力墙满足设计要求;柱子满足设计要求,柱底配筋可适当加大;转换梁应采用应力配筋方法进行设计。
2018年10期 v.25;No.308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K]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帆;杨伟儒;肖立韬;陈庆军;
通过对3个具有不同预紧度的预制综合管廊螺栓连接接头模型试件进行试验,以研究纵向接头采用直螺栓进行连接的综合管廊接头的破坏形态、受力性能及应变特点。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合适预紧度的预制综合管廊螺栓连接接头具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其破坏形态为螺杆首先屈服,随后受压区混凝土压碎,极限承载力为设计承载力的1.78倍,结构具有较大的安全余量。而螺栓预紧度过低的试件,在达到螺杆的屈服强度之前,螺杆与螺母发生相对滑移,导致试件失去承载力,其承载力远低于螺栓预紧度合适的试件。
2018年10期 v.25;No.308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下载次数:241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陈景忠;周建成;吴轶东;
表面波(R波)具有能量占比大、传播距离远,在桩顶冠梁犄角处,R波产生类似分解效应,即沿顶面反射横波(S波),同时触发产生纵波(P波)沿桩侧表面向下传播。应力波传播的方向性,使得在介质连续局部波阻抗基本一致区域,即冠梁与支护桩连接处没有明显变截面的情况下,P波可以完成入射并传播至桩底反射回桩顶的闭环,R波的这些传播特性为低应变法检测上覆冠梁支护桩完整性提供了可能。具体工程的成功检测验证了这一分析推断。
2018年10期 v.25;No.308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6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伟;蒙胜益;沈锋;金双华;辛然;
利用拉拔试验,分别研究粘结长度、筋材直径、螺纹间距、螺纹深度、喷沙量、混凝土强度对GFRP锚杆与水泥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粘结长度的增大,峰值粘结强度有所降低,峰值粘结强度对应的加载端滑移呈先增大后线性减小趋势;GFRP锚杆直径增大,GFRP锚杆与混凝土的粘结强度有所降低,峰值粘结强度对应的滑移值增大;当螺纹间距≤1.0d时,对控制滑移位移有较明显的作用,但对峰值粘结强度的影响不显著;随着螺纹深度的增大,GFRP锚杆的峰值粘结强度、加载端峰值滑移先增加,后略有下降;当GFRP锚杆经表面喷砂处理后,粘结强度有所增加,且粘结强度峰值对应的自由端滑移较小;混凝土强度对GFRP锚杆的粘结性能、粘结强度峰值自由端滑移量的影响较小。
2018年10期 v.25;No.308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正>《广东土木与建筑》(月刊)以刊登我国土木建筑工程领域应用性研究和工程设计、施工实践经验总结类技术论文为主,2018年起内容逐步拓展到大土木建设领域,包括岩土与基础、规划设计、建筑与结构、市政交通、建筑设备、施工与管理、建材与检测、改造与运营、绿色化与信息化、标准化与产业化等。是相关专业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进行学术成果和技术经验交流的一个重要园地。本刊编辑部有权对录用的稿件作适当修改,发表的论文文责自负,谢绝一稿多投。来
2018年10期 v.25;No.308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4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正>地基基础研究二所(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所)具有雄厚的科研技术力量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68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人,高级工程师16人;拥有各类先进的检测、测试仪器设备近百台(套)以及FLAC3D、MIDAS-GTS等岩土工程三维数值分析软件。近年来,地基二所致力于"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管理咨询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环境岩土工程研究所致力于"建设工程土壤污染检测、治理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地基二所主要从事地基基础检测、岩土工程测试、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质量安全管理咨询等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技术服务领域涵盖建筑、市政、公路、铁路、电力、港口等行业。地基二所坚持课题研究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的原则,主持、参与了数十项科研项目,其
2018年10期 v.25;No.308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1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广东土木与建筑》是国内土木建筑工程领域优秀的综合性科技期刊。该刊创办于1973年,45年来致力于介绍国内建设科技发展情况、建筑设计成果以及施工新技术等建设工程应用技术,是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学术理论和技术经验的交流平台,在土木建筑行业内一直具有较高的学术权威性和影响力,得到建设、科技等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2018年起内容逐步拓展到大土木建设领域,包括岩土与基础、规划设计、建筑结构、市政交通、建筑设备、施工与管理、建材与检测、改造与运营、绿色化与信息化、标准化与产业化等。
2018年10期 v.25;No.308 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