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素文;谭伟;阙广;张继红;张荣;黄英波;
逆作法是相对于建筑物常规施工方法的顺序而言,设计考虑利用地下室的各层楼板、结构构件及地下连续墙等作为基坑围护结构和基础施工的支撑结构,在确定逆作面后地上、地下楼层同时施工。设计时应考虑各个施工工序下的受力变化,并采用不同的设计思路及方法进行整个施工过程的模拟,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形成有效的监测,并为信息化施工提供参数,从整个项目来看,综合造价成本降低,在时间、空间上都得到了最充分的利用。
2014年09期 v.21;No.274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诚;罗沁;韩建强;
本文以一栋300m高的框架-核心筒结构为例,对在不同楼层设置加强层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结构方案在小震下的弹性反应谱法分析,对比竖向和水平作用下结构周期、位移、刚重比及内力的变化,得出300m高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加强层设置的结论与建议,供设计参考。
2014年09期 v.21;No.274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仕琪;吴桂广;赖鸿立;
采用有限元程序ETABS进行某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减震分析,考虑结构在250m高度处的1875t大质量消防水池会产生的较大的地震力,且鞭梢效应严重,文中采用一种新型大质量消防水池TMD减震装置,通过隔震支座和粘滞阻尼器达到减振目的。
2014年09期 v.21;No.274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翁沉卉;张龙生;
螺旋式楼梯因典雅美观的流线造型和节省空间而广受欢迎,同时楼梯作为建筑中重要的交通枢纽,其安全性和适用性极其重要。文中对三亚海棠湾某大型项目酒店式公寓某板式旋转楼梯建立有限元实体模型和进行对比计算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考虑楼梯踏步的刚度贡献而采用较薄的混凝土梯板,对楼梯进行设计配筋和舒适度验算,并对薄弱部位采取构造加强措施。
2014年09期 v.21;No.274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1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温文浩;
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有利于缓解城市空间发展日益突出的矛盾,完善城市功能以发挥其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文中介绍广州天河体育中心综合改造项目地下空间的设计过程并对主要控制要点进行分析总结,希望对类似地下空间开发设计提供借鉴作用。
2014年09期 v.21;No.274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8K] [下载次数:289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耿鸣山;
福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工程新店出入段线在已施工的矿山法隧道右侧进行盾构隧道的施工。本文从后行盾构隧道施工对先行矿山法隧道影响的角度出发,对施工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与探讨,为该段线矿山法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国内轨道交通建设中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4年09期 v.21;No.274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9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黄喜雄;何东洪;
本文以复杂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下大跨浅埋隧道开挖方法为研究对象,提出了双联拱隧道综合开挖技术,在浅埋及软弱地段、隧道周边有重要建构筑地段采用三导洞开挖方法,而在围岩强度较高、完整性较好及周边无重要建构筑地段采用单导洞台阶法,视两侧围岩情况取消一侧或两侧导洞。
2014年09期 v.21;No.274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57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周青;
本文以广州某跨江桥梁支架施工为例,介绍施工期间的通航防撞设计方案,以保障船舶及跨江桥梁工程的施工安全,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2014年09期 v.21;No.274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9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铮;陈强;孙杨勇;尹昌宇;
介绍了环氧类快速修复材料MRK在广清高速广州连接线桥梁伸缩缝加铺层病害修补中的应用,并对其力学性能、粘结性能、高温及水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项性能优良,对伸缩缝加铺层病害的修补效果良好。
2014年09期 v.21;No.274 51-5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0K]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书英;
针对某高速公路滑坡场地,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滑坡产生规模、破坏形态等确定其形成机理,在外业地质调查、地质勘探及室内外试验基础上,对滑体稳定状态进行分析,最终确定滑坡最危险圆弧滑动面及其稳定性。由于斜坡结构的复杂性及组成物质的差异性造成斜坡不同的破坏形式,因此选用正确的计算模型、选择有代表性的断面、充分考虑不同的计算工况,对稳定性分析非常关键。
2014年09期 v.21;No.274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